欢迎访问保定市华勘技工学校!
文化科技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文化科技中心

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(经验分享)

添加时间:2018-01-20 18:05:34  浏览次数:

  

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

解决青少年教育中的实际问题

[温馨提示]未经本站允许请勿转载。

 

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“每个人身上都有阳光,只是要让它发光”,青少年教育具有青少年教育的规律。

“青少年好比蝴蝶,他们经历着从毛毛虫到蝴蝶之间的层层蜕变。这种蜕变充满潜能,但又很脆弱。”孩子的成长是充满了艰辛和变数的,没有关爱、帮助和教育的成长是危险的。

因此,我们看待学生应该象看待蝴蝶一样,给予他们以正确的理解,尤其是身上有各种毛病的学生,不说明他们有多么坏,而只能说明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引导。高压政策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,对学生加强每一天的观察、教育和引导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本份。

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,就要在实践中,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青少年教育中的实际问题。

一、坚持矛盾的观点。首先承认孩子是优缺点的混合体,尤其是技校的学生,更应首先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,因为优点(不管是哪方面的),是其建立自信心的基础。苏霍姆林斯基说,“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,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。”学生的优点是前进的动力,自信的源泉,只有扬长才能避短,发扬优点,才能克服缺点,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。对于学生身上哪怕是百分之一的优点,都应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加以充分肯定,及时鼓励,使这些萌芽状态的闪光点燃烧起来,点燃起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火种,鼓起要求进步的勇气。

二、爱是一切工作的前提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鲁迅说,教育植根于爱。“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,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;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,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。”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,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。一味地挖苦、贬低,会导致孩子的反抗,反对父母,反对学校,或者反对整个世界。因此,只有爱学生,才能转化学生。

三、坚持人人都有自尊心的观点。马卡连柯说,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,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·詹姆士认为,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。对于一些学生,虽然表面上已经对于训斥和教骂习以为常了,其实他们的内心更加渴望别人的尊重和承认,俗话说“浪子回头金不换”,一旦他们诚心悔改,往往具有常人没有的动力和决心。

四、教育特殊的学生应从劳动开始。劳动是最简单、最容易出成绩的活动,劳动也是蕴涵教育意义极为深远的活动。通过劳动,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(苏霍姆林斯基)。歌德也说,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:寂寞、恶习、贫困。因此,劳动是我们改造素质较差,甚至是极差学生的突破口、起点和媒介。《礼记》上说“师也者,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。”在日常的学习之余,将学生的劳动作为一种业余活动安排好,寓教于劳动,寓尊重学生于劳动,寓师生互动于劳动,寓寻求成功与自尊于劳动。在这种场合下,最容易建立起学的自尊和信心。

五、学生转化的动力来源于对未来的希望。马卡连柯指出,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。只有为未来打算的孩子,才会有责任感,才会有埋下头来、踏实努力的行为。只有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播撒下希望的种子,才会使孩子成为自动成长的大树。

六、坚持人人都能成才的观点。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,教师的信心,是一个首要的因素,教师坚定不移的态度是学生教育的根本保证。“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。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、兴趣、爱好和特长,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。”(苏霍姆林斯基)教师必须树立“学生学业不良往往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所致”的理念。学生学习消极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消极期望的最后结果。 我们要端正教育思想,树立正确的学生观、人才观,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,特别要特殊的学生以更多的偏爱、关心和鼓励。

七、坚持反复、长期的观点。“不以临时好转而沾沾自喜,也不以没有进展而灰心丧气”。要有披沙拣金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毅力。“教育界里确实存在着一些‘神话’般的实例,某某学生经过教育者的一次爱心活动,或一次点化,后来成为优等生,成为大才。”这只是个别现象,不能成为我们对学生的一般期望值。只有坚信学生的进步是通过长期系统的教育取得的,教育和培养工作才能一步步地步入正轨。学生的转化,绝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换来的,不可能只是灵光一闪的智慧之火就能一蹴而就的。

八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。“教师的教育是促使学生转化的外部条件,能否转化,最终还得靠学生通过自我思想矛盾斗争才能成功。学生是能够进行自我教育,其内在积极因素是自尊、自信、自强。这些积极因素在差生身上是潜藏的、脆弱的,教师必须适时地激励,才能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因。”坚信学生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转化的,我们的工作重点就要放在研究如何建立学生的自尊、自信、自强、内部动因上。

九、坚持全面的观点,学校教育一定要结合家庭教育。苏联大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学校教育上的一切问题都会折射地放映到家庭中,而学校复杂教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问题的根源,都会追溯到家庭中去。” “没有一定水平的家庭教育的配合,要想取得学校教育的完全成功,是很难想象的。”(冷冉)由此可见,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质量。

然而,现在的家庭教育,尤其是农村的家庭教育,严重缺乏规范性、明确的目的性,更没有规律和系统。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靠家庭自身又是无法解决的。因此,这就要求学校应将指导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,构筑新型的家庭--学校关系,将家长和学生同时作为学校的教育对象,使家长成为不在编的学生,教授家长教育的知识、规律及教育的方式和方法,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在编的教师,使家庭教育正规化、科学化。

总之,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,我们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每一个学生,把孩子的成长看作是正在经历着从毛毛虫到蝴蝶的转变的过程,既要满怀期待,又要为这种转变积极工作。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美丽的蝴蝶,这就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。

回顶部

校园环境

全站搜索

远程教育点击登录
毕业证查询点击登录
学籍注册点击登录
信息公开点击登录

冀公网安备 13060202000996号